征战戈壁 笑傲沙场 `n
G
u; qlyzEE|
——记“开发建设新疆奖状”集体、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 mn68k2Gd> y9si::|
AD$Fd
Uu0 RtSb9>mM
本报讯 记者杨东辉报道:它是一支年轻的队伍:成立于2001年4月,职工平均年龄29岁。同时它又是一支战绩辉煌的队伍:七年来,先后获得中央企业“先进集体”、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状”、共青团中央“青年文明号”和中石化集团公司“先进集体”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。 >E,TWo -J .C - +ys<m
它就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。 9/4yXk _ `"PX6M#
厂党委书记余满和告诉记者:塔河采油二厂自成立以来,面对具有世界级开发难题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,依靠科技创新、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,实施油藏精细化管理,原油产量以每年40万吨速度持续递增,2008年原油产量达到336万吨,已跨入中石化股份公司采油大厂之列。 #Sv}DUXKg5 Fkz&9[R k
创新之路 e?Szw0 cqsir\xY
“塔河采油二厂深化油藏管理,突出创新,提升水平,使厂走上了科学、可持续发展之路!”塔河采油二厂副厂长梁尚斌骄傲地对记者说。 R&ni]D=&c& 8k`{Ps8L{g
根据塔河油田地质结构复杂,油藏非均质性强,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超深、超稠、高含胶含蜡、高含硫化氢、高矿化度的“两超三高”的特点,塔河采油二厂实施油藏“三级八类”管理、缝洞单元和稳油控水油藏差异化管理模式,结束了塔河油田见“稠”发愁的历史。 _4UfDJHCP 6hH5x\.Ddl
因为塔河采油二厂掌握了科学开发的方法,该厂油气产量逐年攀升,开发水平不断提高,基本解决了复杂油气藏开发的世界难题。 l0/I
*~ ~xL)3+A
塔河采油二厂的广大干部职工在这条创新之路上奋力跋涉着。 B|uVsD:3
/ PAH(&?"78
张炜,油田研究所副所长。2003年才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的他起初在采油三队实习,他学习积极性特别高,不久就对所有单井的流程和参数都熟练地掌握了,到技术组工作后他更是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,带领大家不断在技术上创新。 ?wB^p!SK] {D1a0]cB
任文博,2004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,他在工作中大胆实践、勇于创新,经过不懈努力,在油田开发上先后创新了“掺稀降粘”、“注水替油”、“稳油控水”等多项技术成果,为采油厂和分公司几年来年年超产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。 m)k1Kk=R g!0x-iM
正是他们的努力,通过技术创新,塔河采油二厂逐步形成了深层稠油井掺稀降粘、注水替油开采、注水压锥、深井稠油电泵深抽等采油技术,为整体深化认识、评价塔河油田,加快建设“三个塔河”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成功改进应用深井稠油电泵,已有5口井电泵下深3500m。目前在TK6-463井试验4000m复合接力泵,在塔河油田首次实现复合接力举升,同时创造了国内电泵下深新纪录;开窗捞筒打捞技术、井口套管密封短节等六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2005年采油工艺研究所获得西北分公司“十五”科技进步先进集体,他们独自研发的“井口套管密封器”获得了“中石化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优秀成果奖”。2006年,该厂探索的过泵打塞打捞技术、放空井堵漏打塞技术获得了巨大成功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。 4$R<2iy x, lIE
目前,塔河采油二厂已经形成了10余套技术工艺系列,形成了自己的油藏工艺开发体系,尤其是稠油掺稀降粘与注水替油工艺。 b1A_&Yo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