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反垄断法两个配套规章:反垄断执法的两大利器 +b-{by
9^b0q2O
新华网 题:反垄断执法的两大利器——解读反垄断法的两个配套规章 x1 0`|__
[$xywI=m
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公布了反垄断法的两个配套规章——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》和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、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》。 !W3x8(wd$
dDdh4I
工商总局竞争执法局负责人5日在对上述文件进行解读时表示,文件对反垄断执法程序作出了一些特殊规定,是工商机关有效开展反垄断执法的前提条件。 Y d<_,!}
X~bif[Z
工商机关调查垄断行为可查询经营者银行账户 'Ah,q
=)a1+A&mx
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涉嫌垄断行为,经向有权查处垄断案件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,可以采取以下调查措施: #X|6 ~n
]T..Nw%
——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; WTO<gcc"
AWt{lRV
——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、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,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;
shW{6w!
Njpt3|:
——查阅、复制被调查的经营者、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单证、协议、会计账簿、业务函电、电子数据等文件、资料; 3R,"
*7bE
V1\GgZ^3!k
——查封、扣押相关证据; '(NbVq
Yp6sm{2S
——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。 4Rf\^7P5
M\ x/f;
工商机关将为垄断行为举报人保密 r9y# u)T}
4of0H:Xbgd
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》规定,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依据职权,或者通过举报、其他机关移送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,发现垄断行为并依法查处。 R/ z.
tXo n`!eT
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涉嫌垄断行为,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为举报人保密。 [|yN+K
Lw1-*bkUj
工商总局和省级工商局负责举报材料的受理。受理机关收到举报材料后,应当进行登记并对举报内容进行核查。即使对于匿名的书面举报,如果有具体的违法事实并提供相关证据的,受理机关也应当进行登记并对举报内容进行核查。 CNg,AF(
S"{pAX!v
工商总局根据对举报内容核查的情况,决定立案查处工作。工商总局可以自己立案查处,也可以授权有关省级工商局立案查处。 *ZijMM
1_
3GGbI,_
书面举报垄断行为应包括五项内容 LE$%+HO
:kJ~@G$Hz
为方便举报人提供投诉材料以及执法机关掌握案件线索,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》规定,举报采取书面形式的,应当包括以下内容: s'i~0@*Sr
\s{MK@|
——举报人的基本情况。举报人为个人的,应当提供姓名、住址、联系方式等。举报人为经营者的,应当提供名称、地址、联系方式、主要从事的行业、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等; " ,
/+
Y=U<!
——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。包括经营者名称、地址、主要从事的行业、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等; I>K,wu(
;"Cu@+
——涉嫌垄断的相关事实。包括被举报人违反法律、法规和规章实施垄断行为的事实以及有关行为的时间、地点等; tzdrvw>
]j/s}('#L
——相关证据。包括书证、物证、证人证言、视听资料、计算机数据、鉴定结论等,有关证据应当有证据提供人的签名并注明获得证据的来源; ?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