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规范 不得“玩噱头” 4c|X}
n&}e
Yt8v
S9/}mQ}2=~
dlkNnvTZ
C\6J+ZnO|
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2009年9月9日下午,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召开本年度第六次会议,主题为: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应准确、规范。 ZyV:f&/+
pax").rW
评议会指出,新闻标题的制作是各类新闻媒体对内容产品进行生产、加工的重要一环,是媒体编辑的一项日常的新闻业务工作。标题既是对新闻主题的概括,同时又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,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上,是网民选择新闻和阅读新闻内容的“起点”。新闻标题制作的水平、质量和品味,直接反映着各媒体的运作状态和价值取向。 ;/:uNc8J
OQ[rkd'D]T
网络媒体今天已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,每天的发稿量不仅数量巨大,而且门类十分庞杂。对网络媒体来说,每天所刊发的新闻大量是转发传统媒体的新闻,因此,标题制作的工作也多是对传统媒体标题的重新制作。能否准确提炼,也成为衡量网站编辑水准的一项重要标准。 p#1#SD
yyH^pB\
网络媒体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标题制作特点,如网络新闻标题多为描述基本事实的字数极其有限的一行实题;由于时效性的要求,制作时无法仔细斟酌,处于快速撰题实时发稿的状态;如果刊发后发现标题有问题或对标题表述不满意,可以再修改再刊发;网站编辑对新闻标题制作的自主性相对传统媒体较高,审核机制不严格;另外,部分传统媒体图文新闻、标题本身存在问题,被网络编辑不加甄别、判断而直接转载采用。 [;4}d=q-J>
_Z5I]U?N
获准刊发新闻的网站,运作中在不断完善着有关新闻编辑的规范,其中包括新闻标题的制作。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为了争夺读者的眼球,各种“出位”的情况经常发生。主要表现为: N,c0,6:a
0_S!M's)d
一、扭曲新闻事实或歪曲报道原意,将个别因素、孤立现象放大为全局性问题,对网民极端情绪的发酵起到刺激的作用; ZF(N/;9
@y/f6Ut0
二、使用含有性暗示等格调低俗的词汇,已成为最常见的手法,借此迎合部分网民不健康的需求; P:6y:W{dP
MBp8E4
三、故意制作与内容完全无关的耸人听闻的标题,对读者进行欺骗; 5'BDI'9
;aw1
四、滥用夸张、怪异的词汇,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,试图激起网民的好奇心,促使他们点击; ylqqx-b
YOyn-E6F
五、标题中出现关键性的错字、漏字,造成重大差错,产生不良甚至严重后果。 3@ D=!*
~i15p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