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周末休息,按惯例,我去了一趟早市,买了家里一周需要的菜。在老城住,附近就是早市,很方便。即使是家里不需要买菜,周末我也喜欢去菜市场逛逛,看见菜,感觉太亲切了,就像回到了童年。 lG"([KaC
小时候在邙山长大,按照“计划经济”的规定,当时邙山要种小麦、玉米等主粮,不让种菜。因为缺菜,对菜的感情太深了。那时候,夏天蒜面条,冬天糊涂面,要是面条里放有些菠菜、白菜,那简直美的不能行。 2e$> L83Za
记得5岁那年,二姑去邻村翻大寨田,带我去吃了一次晚饭,菜是猪油炒萝卜,天哪!萝卜怎么能这么香?那次,因为吃得太撑了,晚上肚子疼了一夜;“立芥疙瘩”腌的咸菜也好吃,有次去别人家做客,芥菜丝切的细,又放了香油和酱油、醋,太可口了,我贪嘴吃快了一点儿,被人家好一顿训斥。 rry@nW({
当时李楼、安乐等乡是“菜区”,吃菜方便,邙山上的姑娘都以嫁到那些“菜区”为荣,过年回娘家见到村里人都是趾高气扬的,像是“元春省亲”一般。 sq+ ~Kh
因为家穷,买不起“冬储菜”来吃,况且家里养的有猪、牛、羊、鸡、狗…,要吃食。天快冷的时候,我家老掌柜都会拉着架子车,去李楼、安乐那里捡拾人家“收菜”丢弃的白菜帮子,回来后把稍微嫩点的“卧酸菜”炒着吃,太老的“老梆子”剁碎了喂家里养的鸡和猪。印象最深的是因为家里喂的牲畜多,老掌柜去“拾菜叶”总是把车装的满满的,“密流扎圈”,当时史家屯到我们村还没有“机场路、王城大道”,还是一条土柏油马路,坡又陡,幼小的我和哥哥就牵着牛,去道北“接车子”,才能把一大车菜叶拉回家。 <r=&RCg |